查看原文
其他

髀设·展|禁止开车的社区会如何:一场叫做生态出行的戏剧,与三次元的改变

2015-08-26 澎湃新闻 冯婧 市政厅

作者按:


很多人平常总是抱怨拥堵,但出行仍然依赖开车。有没有想过,如果你的社区禁止开车一个月,会发生什么事情?你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那些曾经被车占用的道路和停车空间,会被重新填充上什么内容?


2013年9月,韩国水原市H社区的居民,为全世界观众,上演了一场名为生态出行的戏剧。也许,不被车占据空间的社区,不依赖车的生活方式,会带给你别样的体会,让你看到很多平常没有注意的细节。


不再剧透,直接看戏。



剧情简介:


水原,是首尔以南30公里的一座卫星城。这里有世界文化遗产华城,也是三星电子总部所在地。2010年,这里是世界杯的举办地。2013年9月,“世界生态出行”大会在此举办。大会进行的同时,在当地H社区,上演了这场叫做“生态出行”的剧目。



韩国水原市H社区



H社区的街道,和我们熟悉的街道一样,两边停满了车。


参演人员:水原市 H社区(全名Haenggung-dong社区)居民、

“世界生态出行”大会参与人员、游客

总策划:ICLEI

策划总监:K(全名KonardOtto-Zimmermann)

执行:水原市政府官员、 TUI设计团队(全名The Urban Idea)

观众:全世界(包括你)


第一幕


场景:


韩国水原市H社区有4300居民和1500辆车。马路上车水马龙,一群工作人员往一面展览建筑的墙上贴海报,海报上写着:生态出行全球庆典(eco mobility world festival)。



演员们开始登上舞台,讲述自己对生态出行的体会。



K:什么是生态出行?与传统的交通规划不同,它给那些对环境友好的交通方式优先权。首先,从步行开始;如果步行太远,就考虑自行车;如果再远一些,可以考虑其他非机动交通工具,如电瓶车;如果更远,就可以使用公共交通。我们想用这种自下而上、自小至大的规划方法,去一个城市实践,我们想看看在真实的生活中,真实的人们将怎样进行生态出行。



水原市市长:两年前,ICLEI提出了生态出行全球庆典(eco mobility festival)的想法,ICLEI和联合国人居署一致认为,水原是举办这场庆典的最佳场所。经过周密评估,我们城市决定参与举办这次庆典。H社区是一个没有发展起来的地区,缺乏社区活力。举办这样的大型活动,有助于给社区带来新活力。我们希望可以带动本地经济发展,同时树立水原城市的新形象。这是一个改变这个地区的难得机会。



TUI项目负责人:我们大概花18个月来进行所有的规划设计与实施,还有大量的公众咨询,需要和街坊邻里不断交谈。


第二幕


大会


场景:

生态出行大会开幕当天早上,街道上非常安静,只看到一些稀疏的行人,一辆车都没有。水原市长骑着代步车来到生态出行大会。



水原市长骑着代步车来到生态出行大会


街道


场景:


空荡荡的街道,人开始越来越多。除了步行者,这里还出现了各种各样汽车以外的交通工具。街道两旁的店铺也聚集越来越多的人,街道被各种活动填满。



生态出行现场,大家用各种非机动代步工具走上街头。



H社区理发店大妈:一年前,我听说了这个庆典,我还去参加了政府的开幕会。刚开始,社区的一些团体吵闹着不同意。现在,他们不仅支持活动,还争当志愿者。



H社区路人大叔:社区变得有朝气了,人行道都变新了。现在有很多路灯,沿街的墙上也挂了花盆。街道变好看了,我们感到了社区的改善。我现在还认识了新的邻居,大家都觉得,我们因这个活动而得到了好处。



H社区餐厅服务员:街上有很多人在走动,他们会边走路边看菜单,如果开车,他们就不会看到菜单,因为开车太快了。这次活动帮我们带来很多生意。以前,我儿子只能在阳台上玩,因为街上太危险了,现在路上只有自行车,给行人更多空间,小孩子也可以在外面玩了。



H社区新开店铺的店主:我们两个月前开始营业,这段时间,很多游客步行在街道上,我们的收入也翻了两三倍。活动很成功,我们的生意也是。


交通工具



没有车的社区街道


场景:


社区的主路完全变了样子,以前是一条非常繁忙的四车道道路,现在变成了生态出行的专用道路。



有两条车道给公共巴士和出租车使用,剩下两条车道留给生态出行的交通工具,上面有自行车、三轮车、电瓶车,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非机动车。路两边都是宽阔的人行道。



道路标志,自行车代替了汽车


社区外的停车场


场景:


隔着不远的地方就是社区外的马路,上面车流穿行,有一位交警在维护秩序。



交警:我们有2000个主妇和学生作为志愿者来组织活动,与交警和警察一起确保社区内没有车。这一个月,我们每天24小时都要监督。居民可以把车免费停到社区外面的停车场,从停车场他们可以坐免费接驳车回家。



社区外的集中停车场



H社区在等接驳车的居民:我打个电话,5分钟电瓶车就来接我,他们还把货物运到店里,非常方便。居民从这次活动得到了很多好处,多于带来的不便。


社区内的停车场


场景:


社区内停车场变空了,在曾经停满车的一个角落里,出现了一个自行车店铺,这里的老板还是社区自行车市民学校的负责人。




H社区自行车市民学校的负责人:水原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街道比较窄,这导致很难骑车。我们也在想办法,怎么能在街道上留住行人和自行车。我不认为那种以车为中心的想法会马上改变,但通过这样的活动和教育,我们可以慢慢改变思维。



H社区居民夫妇(有三个小孩,一个是婴儿):这里曾经是停车场,现在我的小孩可以在这里玩耍,这是我喜欢这里的原因。我们百分百支持这次活动的想法。为了我们的孩子,环境的安全是最重要的。我们愿意搬到这个社区住。



图片由 The Urban Idea and ICLEI 友情提供


展览会场


场景:


生态出行的大会在水原市的展览会场举行,学者们在室内发言讨论,外面的会展厅布置着各式生态出行产品。





ICLEI商务联络官员:我们这里展示了非常独特的生态出行产品,有来自十个国家20多个公司的产品,我们想让人们看到不同的生态出行产品,很多产品是这里从未有过的,因为多数人都是靠汽车生活。我们想告诉大家,除了汽车,还有很多可选择的出行工具,它们比汽车更好玩。

(看着马路上居民尝试不同的生态出行产品,脸上露出微笑)

看到这些原来给车用的宽马路,现在都空出来,上面都是各种生态出行的交通工具,人们还能马上去路上试驾。我们非常欣慰,因为大家非常喜欢我们的产品。



会场摊位店主:我在这里开超市,刚开始,我反对这个活动,因为我的生意被打扰了,4月到8月修路的时候,我们的收入下降了。但完工以后,我们的社区变得非常漂亮,我们非常满意。我们这些店铺以前都抗议过,但现在我们有个特殊的摊位,游客在我们的摊位使劲踩脚踏车,产生的动力可以制作棉花糖和果汁。



自行车上,几个西装革履的参会人员费力地踩着脚踏板,等待着用自己的动力制作的棉花糖。


美国旧金山官员:这是一个市民的节日,不是一个政府政策的实施,居民都积极参与其中,为这个以人为本的社区自豪。形成有趣对比的是对面的街区,那里非常现代化。但在这里,你可以听到人们的脚步声、谈话和笑声,小孩在玩耍。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区氛围。


第三幕


场景:


为期一个月的活动就要结束,在最后一天的无车社区里,人们继续谈论着各自的体会。



H社区一名父亲(带两个孩子):也许不可能在每个社区都有这样的无车街道,但有一些这样的无车社区,可以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来展示不同的交通系统。这是教育孩子很好的榜样。



TUI项目负责人:我们正在给更多交通方式更多的便利,但为什么自行车的使用在减少?因为我们没有做适当的规划。这样的推动非常重要。要让居民和政府都意识到,有很多来自行人和自行车的需求,为了满足需求,应该提供配套的基础设施。



H社区居民委员会领导:我以前从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街道,我们以前就问过政府,能否把人行道拓宽些,但没有这样的机会,无法实现。以前的人行道只有1米宽,上面还立着电线杆,走起来很困难。现在,这些障碍都没有了,我们的街道变成了庆典的会场。



K:我觉得最让我振奋的是,城市的官员们非常努力地促成戏剧的顺利演出,我看到140名官员参与到我们的项目,这些官员每天都在社区,晚上工作到很晚。他们一直监视这里发生的一切,他们成了简•雅各布斯说的“社区的眼睛”。



水原市长带领执行团队生态出行


水原市市长:我们做了一个非常成功的短暂的无车试验,达到了我们的目标。我们现在做的是一个试验,而重要的是活动过后,人们的想法会改变。人们会体会到,这样的无车社区不仅可能,还会让生活更美好,帮助了本地经济发展,甚至还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更便利的生活,比如行动不便的人和儿童。如果通过这次互动,刚才这些想法能普遍形成,我们就不会愧对世界对这次活动的关注。我衷心希望这个项目不是试验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K:我认为活动过后,留下的是社区精神:如果我们都为之努力,我们可以极大地改善我们的城市生活。

我知道这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项目,我当初也不知道是否会实现。水原市的居民们告诉我,改变是有可能的,我现在更有自信去其他地方开展我的实践,每年去一个不同的城市。



在无车社区谢幕的时刻,所有的演员和幕后工作人员,一起庆祝这次难忘的经历。


三次元的改变


韩国水原的案例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新思路”,是近年来最有意思社区参与案例,用“以小见大”来形容最合适不过。它用非常巧妙的方式,解决了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引导的问题,不需要大投资,但需要智慧的策略,借助恰当的时机或事件,用多方参与的形式协调不同利益群体。


这样的方法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借助网络的传播,会引起广泛的传播和影响。参考这个“新思路”,城市也许会有大的改变。若想了解更多细节,可以参考相关的图书《Neighborhood in Motion》。



曾有人问一位戏剧导演,怎么不拍电影呢?那位很牛的导演不屑地说,电影是二次元(即平面的、虚构的世界),戏剧是三次元的(即立体的、真实的世界)。当然,很多戏剧作品还没有二次元的电影好看,更别提让观众感受到三次元的氛围。但这场名为生态出行的戏剧绝对是三次元的作品。


戏剧的策划总监KonardOtto-Zimmermann说,我们的生态出行理论,在这场戏剧中得到了验证,韩国水原市H社区是戏剧的舞台,H社区居民是演员,观众是全世界。观众看到了在一个社区,一个月禁止开车,这个过程中发生的改变,以及这些不同立场的人如何参与、如何评论没有车的生活。


那后来呢?后来那个无车社区怎样了呢?戏剧结束后,水原发生了下面的改变。



水原市的世界文化遗产华城,图片来自百度百科


这场戏剧落幕后六周,一日,水原市召开了一次圆桌讨论,共有300名市民参加,大家热烈讨论了对未来交通发展的意见,最终大家通过了以下提案:


•社区里行走的车速要降低到20km/时

•把社区的主路变成单车道

•居民要一起监督合作,限制路上的随意停车

•社区组织无车周末



策划总监KonardOtto-Zimmermann先生,图片来源:新浪财经,梁斌 摄


该剧的核心思想,主要由几组充满冲突的词语构成,这几组词语颠覆了观众的理解和认知,带来了强烈的三次元感。除了戏剧的呈现效果突出,整个戏剧的构思更是激发观者的想象力。


乌托邦与现实


城市发展的历史上,每个时期都会有乌托邦式的城市模型。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提出了工业革命后城市发展的乌托邦模型,但后来在伦敦附近根据这个模型建立的小城,却很少再被人提起。现代主义大师们提出了各种城市模型,很多都停留在图纸上,供后代膜拜——因为把它们变成现实就意味着乌托邦的毁灭。


但在这出戏剧中,我们看到了一条有趣的出路:即乌托邦和现实的握手联合。戏剧中,乌托邦是一个消灭了汽车的社区,现实是一个被汽车主导生活的社区,乌托邦和现实的联合导致一个新社区的产生,即在汽车和生态出行之间的一种平衡:


可以在社区使用汽车,但为了行人的安全,汽车要限速;汽车仍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但要把一些空间让给人;汽车的道路由宽变窄,停车空间要更有效地利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空间变多;汽车可以在没什么需求时暂时消失,如无车周末,因为可以把空间让给居民使用,可以让小孩子自由玩耍,让居民悠闲逛街,促进当地经济的活力。



没有汽车的社区道路


汽车和人


汽车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却也在慢慢异化人的生活,便利逐渐变成了依赖,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空间。《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第一次开启了“汽车与人”之间的矛盾的讨论。在之后的城市化进程中,一系列汽车与人争夺空间的斗争仍在展开。有些城市被汽车控制,人行空间和自行车举步艰难;也有些城市,控制汽车的发展,用便利的公共交通和完善的人行/自行车系统保卫“以人为本”的空间。


笔者去年参加了埃因霍温2050大师班,一个小组的主题是畅想未来的交通模式。假定在2050年,无人驾驶车将会普及,那时,汽车将会自动在路上有秩序地行驶,很多道路和停车空间将不再需要。未来很多物品将被共享,人也不需要有自己的车。顺应这些想法,城市的交通系统将改变,其中一个想法是:很多社区的道路也会失去用途,这样可以把道路还给市民,变成新的公共空间,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


说实话,笔者当时看到这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果断选择了其他主题。但看完这出戏剧,笔者才意识到“社区道路”真的有可能成为“公共空间”。关键在于用什么方法来实现。



社区道路的改变。上:曾经以车为主导的道路;中:生态出行设计的道路;下:现在重修的道路,加宽了人行道,增加绿地,提高道路品质


大事件和小事件


城市发展有一个特殊的模式,即通过一个大事件来推动城市的建设,如奥运会、世界杯、世博会等,很多城市把这些大事件看做绝佳的发展机会,这些大手笔,的确给一些城市的面貌带来了改变。



参加这次生态出行大会的游客,自行车成了水原的标志


在这出戏剧中,导演策划了一个小事件,即一次学术会议,比起奥运会那样的大事件,一次学术会议的“小”,显现在投资层面:总共耗费900万欧元(6300万元),其中大部分花在整个社区道路的改造;参加学术会议的只有5000余人,远不及奥运会的参与者。但这个“小”事件却带来了“大”改变,不仅社区空间得到了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起了变化。最重要的是,居民的意识发生了“大”变化,人们体验到了生态出行的好处,也体会到社区精神的能量,以及改变的可能性。


“大”和“小”不过是相对的概念,大事件不一定会带来大改变,小事件也有可能带来大改变。这些改变也不仅体现在眼睛能看到的地方,眼睛所不能及的改变,也许才真能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


理论和实践


不仅是居民,所有参加学术会议的与会人员和游客,也体验了一次独特的“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正如戏剧中一名联合国人居署官员所说,通常的学术大会,都是听各种讲座、拍照留念,很少可以现场看到改变如何进行。这里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你在里面听了讲座,出来就看到实践是如何发生的。



生态出行大会会场


学术会议通常是学术交流和社交场合,让专家学者之间交流。但这出戏剧改变了交流的对象,在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之外,更多是“理论”和“实践”的交流——让专家学者们现场感受,与社区居民进行交流。会议本身也设置了一些让居民参与的部分,如对青少年开展的讲座和工作坊,让他们从生活的认知提升到理论的认知。


城市发展领域的理论非常丰富。但如何变成可操作性的实践,之前提到的“事件”是一个好的方法。但要落地还是非常困难,如何在现实中操作,如何满足不同利益群体的需求,需要智慧的策略和协作。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


这个智慧的策略和协作,可能就是一种“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结合。笔者先梳理一下这出戏剧的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


这出戏剧的总策划是一个拥有联合国背景的国际组织ICLEI,水原市政府承接了举行世界生态出行大会的任务,KonardOtto-Zimmermann先生领导的The Urban Idea 设计团队是整个活动的策划团队,他们与水原市政府官员一起自上而下推动整个活动的进展。大家把大会和生态出行戏剧称为一场“生态出行庆典”(eco mobility festival),这次庆典又吸引了全世界的游客。



当地官员参与项目


除了希望借助这次庆典来宣传自己,提升城市的影响力和形象之外,水原市长还把这次机会当作促进社区发展的好机会。水原政府没有选择一个高大上的地区举行会议,而是选择了发展没那么好的H社区,政府同样没有把H社区改造得高大上,而是给居民建设了更多的公共空间。


H社区的居民是这场戏剧的主要演员,他们刚开始反对抗议,因为突如其来地,有一群人要让他们把车放到社区外面,还到处修路,居民感到生活被打扰。但当更多的居民产生交流,当崭新的人行道修好时,大家感到社区变美了。然后,当街上人的活动越来越多,店铺生意越来越好,社区的孩子们可以在街上自由玩耍,社区的生活氛围越来越浓的时候,H社区的居民开始主动当大会的志愿者,告诉来自全世界的游客,他们的社区发生了什么。


大会的参与人员除了专家学者和游客,还有展会的企业。这些企业生产各种生态出行的交通工具,这个会场应该是这些企业最满意的会场——人们可以马上在路上试驾。这出戏剧的成功演出,也少不了这些企业的产品赞助,消费者不仅来自看展览的游客,更来自住在H社区和水原市的居民。所以,企业也是这出戏剧的获益者,生态出行是有商业价值的。


三次元的改变:城市创新


这场名为生态出行的戏剧让笔者体会到了三次元的改变。改变并不难,只要找到一个智慧的策略,就算成功了一半;改变当然也很难,难点在于把不同的群体连接在一起,让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利益而付出,让不同的团体协作。这场戏剧让笔者看到了改变的可能性。


另外,2015年10月,这出戏剧将在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再度上演。与水原不同的是,水原的戏剧场景取自H社区,一个小规模的居住社区。而在约翰内斯堡,新戏的场景选在一个CBD商业区,一个完全不同的城市空间。


这个商业区里,又将发生什么?不久之后,我们就会知道。


(文中图片除标注外,所有图片由 The Urban Idea and ICLEI 友情提供。本文经过KonardOtto-Zimmermann先生授权,根据纪录片The Street of Suwon改编,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西友合作社。纪录片观看地址:


澎湃新闻市政厅,针对城乡问题的毕业设计:髀设计划



髀设计划包括:

•髀设·谈—关注城镇化进程的名人大家/青年才俊访谈

•髀设·展—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优秀毕设/城市改变案例

•髀设·秀—征集解决城镇化问题的优秀毕设,未来的展示秀场



髀设·秀 征集令: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有助于创造更公平、更开放、更和睦、更可持续的城市,不想让它们默默无闻地躺在学校资料库里,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并可能把它变成现实。快来联系我们吧!

这里没有专业限制,没有研究领域的限制。更不限学历、年龄、地区等。

我们需要致力于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有利于未来城乡发展的作品。


我们将重新展示这些作品:

我们希望,重新表达和传播年轻人的好想法,在知识产权允许范围内,帮助你把在校园中的独立思考变成简单易懂、且吸引人的创意故事。

由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关心城市发展的市民组成的评审团队,将挑选出15-20个优秀作品在进行视频展示,其余的优秀作品,将以图文展示。


你需要提交什么?

1.一篇简要的文章介绍:

•毕设做了什么?

•为什么做这个毕设?

•在毕设过程中有趣的故事和收获?

•未来对毕设有什么期待?

2.论文的简述/摘要,或者毕设论文。

(以上两项内容建议使用电子版文件,纸质版也欢迎)


如何提交?

邮箱地址:

wangy@thepaper.cn

fengj@thepaper.cn

邮寄地址:

中国上海静安区延安中路839号1107室 澎湃新闻市政厅 200040

截止日期:

2015年12月31日



BiShine Plan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etions:

•BiShine Talk

Interviews with experts and talents in urbanisation process

•BiShine Expo

Displays of outstanding theses and projects in urbanisation process

•BiShine Show

Collating excellent graduation theses as solution for urbanisation for future shows


BiShine Show Call For Your Ideas


If you think it would be a huge waste to let your thesis sit in the school archives, if you think your work deserves to be shared, and your work could promote a more justice, open, welcoming and sustainable city. Please come and join us!

Open to all majors and research fields, not just fields related to space design like urban planning,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ing.

As long as your work is dedicated to the solving urbanisation problems and the bettering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we want to see it!

Open to all education backgrounds, ages and geographical locations.


How will it be shown?

We will present and share the innovative content of your thesis in new ways. With copyright permission, we will help transform your academic research into an accessible, attractive and creative story.

The most outstanding works will be selected by a panel made of experts from a variety of fields and ordinary citizens who share a concern for urbanisation.

15-20 outstanding works will be showcased through video, while the remaining works of excellence will be exhibited through articles.


What to submit?

1. An brief introduction to your thesis, explaining:

•What the thesis has achieved

•Why you chose this subject

•What stories of interest you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What your hopes are of this thesis in the future

2. A summary/abstract of your thesis or the thesis itself

We would prefer electronic submissions of the above material, but also welcome hard copies


How to submit?

Email address:

wangy@thepaper.cn

fengj@thepaper.cn

Postal address:

Town Hall Column

Room 1107,

839, Middle Yanan Lu

Jingan District

Shanghai, China

200040

Deadline:

December 31st, 201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